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20-09-18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 095135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是与优质农产品或优质食品原料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方面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承担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领域可分为果蔬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粮油食品加工,以及农产品贮藏,市场营销与产品设计,食品风险与评估,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安全政策等九个领域,培养要求如下: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食品加工与安全理念,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能够独立承担本领域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研究生采用脱产学习方式,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时间为1.5年,应在前三个学期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第四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五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六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四部分。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总学分数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6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实践教学6学分。

课程设置详见附表《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考核方式均采用考试方式;专业选修课的考核可采用考试方式,也可采用考查方式;所有课程的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分方式评定。

五、培养方式

(一)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论文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二)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三)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对于跨专业或同等学历身份考入的研究生,导师须根据学生知识背景,要求学生补修相关本科生必修课程。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一般在入学后前两个月内完成。

(四)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培养中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六)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六、专业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6个月,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日制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一般在本领域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按当年公布的实践教学计划执行。研究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须提交实践手册、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等材料,经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由所在学院与实践单位有关人员(有关领导及指导教师)共同组成。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全日制研究生论文以结合生产实践进行选题为原则,针对产业发展中产业规划、食品原料生产、产品设计、食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课题研究,提升学生创造力,提出解决食品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提出创新性成果,促进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发展。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创造力。

学位论文应具有饱满的工作量,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应用价值和先进性;在学期间需以需以第一位次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文章或1项实用新型专利或1项软件著作权;或以前三位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或前三位获得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或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比赛奖励;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地方级以上标准或专著;或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对当地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等。

由于时间原因论文未来得及正式出版发行者,需提交编辑部接收函和PDF格式版面等证明材料,SCI论文需提供DOI号。

(二)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

(三)答辩委员会须由35名相同或相近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1-2名,另有1名相关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目前从事相关工作的一线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须由外单位具有2届以上相关学科研究生指导经历的专家担任,原则上从有相应硕士点的高校聘请。指导教师不得担任本人所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

(四)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学院

AZ19010006

政治理论2(含职业道德教育)

48

3

1

考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

AZ19050001

研究生英语(听说、读写)

48

3

1

考试

外国语

学院

BZ19152001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32

2

1

考试

农学院

BZ19190001

食品加工与贮运专题

48

3

1

考试

食品工程学院

BZ19190002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

32

2

1

考试

BZ19190003

食品安全案例

32

2

1

考试

BZ19190005

科技应用文写作

16

1

3

考查

DZ19190001

食品安全风险与评估

32

2

2

考查

食品工程学院

DZ19190002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进展

32

2

2

考查

DZ19190003

食品加工新技术研究进展

32

2

2

考查

DZ19190004

农产品现代物流技术

32

2

2

考查

DZ19190005

技术与产品研发专题

32

2

2

考查

DZ19190006

水产品加工与高值化利用

32

2

2

考查

DZ19190007

生物活性肽功能与制备

32

2

2

考查

DZ19190008

食品风味化学

32

2

2

考查

DZ19190009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2

2

2

考查

DZ19190010

食品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32

2

3

考查

DZ19190011

功能性食品

32

2

2

考查

DZ19190012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32

2

3

考查


DZ19190013

网络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

32

2

1

考查

专业实践

BZ19190006

生产实习

-

6

1-5

综合评定


主要参考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序号

1

申铉日,李川,夏光华. 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

李玉环. 水产品加工技术(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

罗永康. 生物活性肽功能与制备.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4

庄永亮,侯亮,林琳. 鱼皮鱼骨胶原肽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

卡诺维斯. 新型食品加工技术.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6

刘德军,张广胜. 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与管理.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7

张晓鸣. 食品风味化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8

李燕.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

9

王钦德,杨坚. 食品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第二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10

高志贤.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新技术及新材料.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1

罗云波. 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2

张小莺,孙建国,陈启和. 功能性食品科学(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3

王健. 功能食品加工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14

李杨. 食品仪器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15

李建平. 高等分析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16

中国食品学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

17

食品科学,中国食品杂志社主办.

18

分析科学学报,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主办.

19

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学会主办.

20

食品工业科技,北京一轻研究院主办.

21

食品与发酵工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国食品与发酵工业信息中心主办.

22

食品研究与开发,天津市食品研究所、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

23

现代食品科技,华南理工大学主办.

24

Food ChemistryElsevier.

25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6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Springer.

27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Elsevier.

28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Elsevier.

29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Taylor & Francis Group.

30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Elsevier.

31

Journal of   Food SafetyWiley.

32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Wiley.

33

Food & Function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34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Taylor & Francis Group.

35

Analytical   Chemistry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邮编:264025
  • 电话:0535-6695491 电子邮箱:ldspgc@163.com
学校微信